首页 / 高尔夫 / 正文

勇夺世界杯亚军后 中国高球靠什么寻觅前途?

然而,2011年赛事成为高尔夫世界杯迄今在中国的绝唱。赛事本身叫座力不足也许是重要原因。高尔夫作为一项个人色彩浓厚的项目,很少会以国家的名义进行比赛。从它暌违奥运会112年就可以看出这种特性。早年,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高尔夫集体赛事只有两项——莱德杯和世界杯。莱德杯自从靠西班牙名将塞弗·巴雷斯特罗斯掀起“欧美对抗”的主题后,人气日渐高涨,在球员心目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杯却在走下坡路——一直垄断冠军的美国人对赛事越来越意兴阑珊,以致大牌球员逐渐不愿参与。譬如当年如日中天的泰格·伍兹,自2002年后就再未现身过世界杯赛场。

世界杯魅力减退,其实在其从年度赛事改制为两年制赛事已经有所端倪。自1953年创办以来,高尔夫世界杯每年风雨不改,直到2009年才宣布下一场赛事推迟到2011年。北爱尔兰名将格莱姆·麦克道尔曾经说道:“两年一届有利于让球员更加重视世界杯比赛。”反面印证了世界杯在职业高尔夫圈子中不受重视的境况。

于是,2013年赛事迎来一个新的尴尬时刻,变成测试奥运会体制的试验赛。赛事转移从海口转移到墨尔本,并采取2016年里约奥运会录取参赛球员的办法来确定阵容。赛制也从传统的两人合作类赛事,更改为以个人表现为主的传统比杆赛,所谓的团队冠军,只是简单地把本国球员的杆数相加。所以,尽管当年赛事有澳大利亚双雄亚当·斯科特和杰森·戴伊等好手参赛,但是世界杯定位越发尴尬是不争的事实。

▼斯科特(右)与戴伊携手赢得2013年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