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正文

元朝采取的民族政策,对于稳定其统治有着怎样的作用?

王文统也没有辜负忽必烈的期望,其在任期间建立起了元朝的纸币体系,并且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作战的时候,也是由王文统坐镇后方,负责物资的转运工作。可以说王文统是元朝政治体系的实际构建者,也是忽必烈的心腹。

但就是这样一位重臣,也参与到了李璮的叛乱之中。其虽然没有为李璮出谋划策,但是在得知李璮将要起兵的消息之后,他也没有立即上报元世祖,也没阻止李璮的行为。王文统的相关做法,在忽必烈看来已经是大逆不道的了,因此在王文统与李璮的往来书信被找到之后,忽必烈也没有给他什么解释的机会,就直接杀死了他。忽必烈处死王文统的事情在《元史·叛臣传》中有如下记载:"世祖曰:'无多言。朕拔汝布衣,授之政柄,遇汝不薄,何负而为此?'文统犹枝辞傍说,终不自言'臣罪当死',乃命左右斥去,始出就缚。"

而因为王文统涉案,曾经举荐过王文统的刘秉忠,商梃等人也都受到了忽必烈的怀疑,虽然在检查之后得知这些人与李璮叛乱确实没有联系,但是他们却很难再得到忽必烈的完全信任了。也是在此事之后,汉人在元朝便很难身居要职了。

受到牵连的名臣刘秉忠

通过上述的资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忽必烈执政早起,其对于汉族官员是没有任何偏见的,而且为了建立起完善的统治体系,他在王朝初期还会重用汉族大臣。但是李璮的反叛彻底摧毁了忽必烈对于汉人的信任。首先是他对于原先金国境内的汉人士族不再相信,其次是他不再将重要的政府官职授予汉臣,这对于元朝政治的体系造成了极大危害。虽然忽必烈在进行了一系列清查行动后,又重新给予汉人士族一定的优待,但这只是为了稳定局势,在元朝统一了中国并稳定下来之后,这些士族的优待也被逐渐收回。可以说李璮的反叛是元朝民族政策出台的导火索,自此之后汉人在元朝政府中的地位再也没有达到元朝初年的高度了。色目人身份的上升及其转移矛盾的作用

在李璮叛乱发生之后,汉族官员在政府中的地位迅速低落下去,这导致政府中的官职出现了一定的空缺。而这些空缺大多都由色目人所填补。色目人是元朝时期才有的特殊称谓,在当时这一称谓专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唐兀,汪古,回回,畏兀尔等不同民族的人民。

元朝时期的畏兀尔将领

之所以在汉人失势之后,色目人能够迅速跻身朝中高位,与其之前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由于蒙古是依靠军事实力取得政权的,因此在元朝政府中的军事将领大多都是由蒙古人担任,而且蒙古政权对于农业生产并不是十分重视,他们更希望通过经济政策来掠夺人民的财富。在这样的政治诉求下,有着丰富商业经验的西域人也就成为了蒙古政权十分欣赏的人才。而且之前汉族的重臣们也大多都在朝中从事经济工作,这正好是色目人的长项,因此色目人取代汉人在朝中的位置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元朝疆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