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从这事件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崔浩作为汉族士大夫,而且还是清河崔氏这样的名门大族,愿意出来替北魏政权效力,这其中就暗含了崔浩的态度。崔浩是承认北魏这个胡族王朝的正统性的,并以此为基础,开始摸索中国以后的前进道路。
记载北魏历史的魏书认为,崔浩之所以被杀,那是因为,他计划对于天下贵族的家世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序,而且他重新排序之后,胡族也是其中的对象。这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创举。因为当时的世界大族就是汉族的权力阶层,就连后期当上皇帝的李世民在家族排序上也非常的在意,还利用自己皇帝的权力强行改变了家族的排名。
太原王氏族谱
因为当时的汉人权力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上,崔浩则想要改变框架,用胡汉两族共通的标准确立新的贵族。从广义上来说,这种方法为胡汉的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这样的政治规划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如果成功,就意味着胡族被汉族社会的上流圈子接纳了。崔浩死后的40多年,北魏孝文帝开始推行天下姓族分定的政策,这意味着北魏这个政权得到了汉族人的肯定。评价
和其他胡族政权一样,北魏一开始都是采用暴力的手段,征召汉族士大夫。这样的举动也遭到了汉族士大夫的权力组织。就拿崔浩的父亲崔宏来说,听到到武帝准备讨伐后燕的时候,就一路向东逃亡,就是不愿意为北魏效力,最后是被派遣的骑兵一路追赶,抓回北魏的。从这样的事例当中我们就能看出来,当时的汉人是非常排斥北魏政权的。
到了道武帝的孙子太武帝上台后,北魏征召汉族士大夫就没有那么浓厚的强制色彩了。431年的时候,北魏就曾经大规模公开开招揽汉人。和上面的闻风而逃不同,最终有几百个人愿意出来做官。具体的细节究竟是什么样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事件上看出当时的胡汉矛盾已经有了缓和的迹象,至少没有当初的那样排斥。
崔宏画像
汉族士大夫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承认北魏政权呢,原因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当时的北魏已经逐渐完成了华北的统一,而当时北魏朝廷也开始礼贤下士,这就给了当时的汉人不同的观感。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风雨飘摇之后,对于政局稳定的北魏政权,汉族士大夫心理多了一份认同。
崔浩被杀事件之后,这种转变的色彩就更为浓厚了。首先崔浩作为汉人当中名门望族子弟,愿意出来为北魏这个胡人政权效力,本身就代表了当时的汉人逐渐对于这个政权有了认同感。而且作为汉人的崔浩居然愿意把其他胡人纳入到世家大族这个行列,这其中的意味就更加浓厚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崔浩在其中发挥了多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是把崔浩作为素材,以小见大,看到胡汉和平共处的曙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参考文献:《魏书》、《晋书》等